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5-05-22 阅读次数: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依托于365bet体育在线投注官,2007年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

主  任:吴中海

副主任:乔彦松 马寅生

学术秘书:冯振 郭长宝

办公秘书:吕同艳,电话:010-88815066,13521790422

孙东霞,电话:010-88815126,13810296385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定位于新构造运动及其内动力地质灾害作用和区域地壳稳定性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主要通过运用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地应力和岩石物性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与技术,重点研究活动造山带的新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活断层的最新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地震地质灾害作用规律与机理、第四纪火山与地热活动的构造成因机理、岩石圈不同圈层的岩石物性特征与成因机理、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其成因等,并开展活断层观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应力测量与观测和重大工程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体系,活断层与地震危险性,地应力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现今地球动力学,岩石圈物质组成与特性,重大工程与城镇区的地壳稳定性评价;内动力地质灾害作用与机理,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技术与方法创新,新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等领域的基础图件编制与空间数据库建设等。

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

(1)中国大陆活动造山带的新构造运动研究 开展晚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主要构造体系的新构造演化、深部过程及动力学机制,主要活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未来强震危险性分析;第四纪火山与地热活动的新构造成因与机理,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其对地震和地质灾害的控制与影响作用等的研究,并编制新构造与活动构造领域的各类专题图件与相关空间数据库,为活动构造体系研究、地震地质灾害机理研究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提供基础支撑与理论指导。

(2)地应力观测与构造应力场研究 开展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体系、重大工程沿线和重要城镇区等的现今地应力测量和动态监测,结合地壳形变观测、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力学测试、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等,综合研究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及其动力成因机制,建设地应力领域的空间数据与共享平台,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 重点开展以RS、GIS、GPS等技术为支撑,动态跟踪监测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害;同时开展地质灾害链形成机理、区域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预测评价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进行工程破坏性和危险性的定量评估技术研究,重大地质灾害灾情快速评估和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研究等,并编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图件与数据库,为国家及重要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4)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国家重大工程与城镇的地质安全综合研究 重点从事国家重大工程区和重大城市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建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标准规范与理论方法体系,编制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关图件与数据库,为国土规划、城镇化建设和工程设计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法制性规范或标准。

(5)第四纪地质环境与构造地貌研究 开展晚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的地貌演化与环境效应研究,海陆地区典型新近纪与第四纪地层的年代学与沉积古地理研究,以及亚洲季风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与机理研究,深入探讨新构造运动、地表过程和气候变化等的内在成因联系及其与中国巨型水系形成演化的关系,并编制第四纪地质领域相关的专题图件,为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地质灾害机理研究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实验室人员情况:

目前共有科研与技术人员90人。其中固定人员76人,流动人员14人。固定人员中科研人员44人,包括:研究员19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9人。实验技术人员32人。流动人员以博士后人员为主,共14人。

目前的主要实验测试单元:

光释光年代学实验室

14C年代学实验室

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学实验室

裂变径迹年代学实验室

铀系年代学实验室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重点实验室

InSAR实验室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室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实验室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实验室

岩石物性实验室

访问次数 : 
35452076